找到相关内容248篇,用时30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王维的禅意世界

    。  刘宋 跋陀罗译,《大方广宝箧经》,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,台北:新文丰图书出版公司,一九八三年。  刘宋 刘义庆撰,梁 刘孝标注,《世说新语》,《四部丛刊初编》,上海:上海书店,一九八九年,据上...王、裴辋川绝句,字字入禅通其解者,可语上乘”。如何理解王维创造的禅意世界,目前仍存在许多学术争论。本文认,理解王维创造的禅意世界,必须从佛教的中国化过程和禅宗的特征来寻根源,否则就会陷入表像化,甚至...

    陈振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5857999.html
  • 中国禅宗史自序(1)

    然后对时地推移,不同适应而展开的新姿态,才能有一完整的,通贯的认识。  (>p.15) 达摩与跋陀  ‘楞伽经’共有三译:一、宋元嘉二十年(四四三)跋陀罗译,名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’,四卷。二、...制文义”(以上见大正五0?五五二中)。嘉祥的 ‘胜鬘经宝窟’,也曾引用林公说。‘胜鬘经’与 ‘楞伽经’,法义相近,也是四卷‘楞伽经’的译者──跋陀罗所译的。昙林与慧可的年龄相近;达摩为道育、慧可传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54058219.html
  • 佛典汉译及汉译佛教哲学对中国古代诗学的影响

    跋陀罗译《杂阿含经》卷十,《大正藏》卷二,第67页上。)一切事物都没有自己独立的自性,因而只是一种存在的假相,是“幻相”,其本质不是真实的,不真则空。这样,佛教的缘起论就触及到了一般哲学的本体论问题,即现象...认为“心生而言立,言立而文明”(注:南齐刘勰:《文心雕龙?原道》,范文澜《文心雕龙注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,第1页。下引版本同。);“神用象通,情变所孕,物以貌,心以理应。”(注:刘勰:《...

    普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73758348.html
  • 《刘师礼文》及其后代变种

    。  [17] 《增壹阿含经》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三、《杂阿含经》(1117),均有类似的文字。但前者虽然题为东晋翻译,现在的传本,实为南北朝定本;后者为南北朝刘宋跋陀罗译。两部经典的时代均与《四天王...次己卯[7],劉師唯法,教化後生,除罪禮拜。若有信者,能如不失時節,禮拜滿三年,即得道。所愿隨意,不違心。欲生向處,隨意愿。欲生彌勒佛國,愿人畢,不違心意。住生西方妙樂國土,亦得住生。生卅三天上,...

    方广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80458378.html
  • 慧沼《劝发菩提心集》研究

    玉耶经》,《大正藏》第2册。  5东晋.瞿昙僧伽提婆译,《增一阿含经》,《大正藏》第2册。  6刘宋.跋陀罗译,《杂阿含经》,《大正藏》第2册。  7失译,《大方便佛报恩经》,《大正藏》第3册。  ...北凉.昙无谶译,《菩萨地持经》,《大正藏》第30册。  25刘宋.跋摩译,《菩萨善戒经》,《大正藏》第30册。  26无着造、波罗颇蜜多罗译,《大乘庄严经论》,《大正藏》第31册。  27唐.玄奘译...

    吕姝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10658567.html
  • 《解深密经·如来成所作事品》之校译与研究

    大正藏》卷16(No:676),日本:大藏出版株式会社。中华版 《解深密经》,《中华大藏经》第17册(No:163),北京:中华书局(1986)。   跋陀罗译大正藏 《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》,...目的。而对于菩萨乘而言,则是透过种种的方便行,藉此能发菩提心、希求无上菩提及利益一切众生,促使诸菩萨渡一切众生利益。如此,释尊才需透过对于契经、调伏、本母以及不共陀罗尼义的宣说与除遮,一方面让众生...

    伍启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4559016.html
  • 大乘佛教孝观的发展背景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   28. 宋天竺三藏跋陀罗译,《大法鼓经》卷下,T.270,vol.9,页298c及页298b。   29. 《道行般若》,卷9。   页77  ...-------------------   24. 大唐南海波凌国沙门若跋陀罗译,《大般涅槃经后分》,T.377,vol.12,页902-903。   25. 日本法藏馆,《总合佛教大辞典》,...

    古正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33959358.html
  • “东山法门”的创立

    不倚。“深信含生同一真性,客尘障故,令舍伪归真”,体现的是自《涅盘经》经《胜鬘经》而发展起来的如来藏(真如)缘起思想,达摩所依持的四卷本《楞伽经》(刘宋跋陀罗译)中也反复申述这一思想。因此,“...以后波浪式出现的流民问题息息相关。   禅,梵文dhyana(“禅”)音译的简略,意译为“静虑”、“思维修”,原为印度各种教派普遍采用的一种修习方式,在佛教思想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。它渊源于印度远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4459570.html
  • 大乘佛教本体论的演化轨迹

    立即变为现识。但《解深密经》只有七识, 还没有末那识, 但心外无法, 万法在心的主观唯心体系已立。再说《楞伽经》。《楞伽经》(LɑnkɑvɑtrɑSutrɑ) , 汉译有三种:刘宋跋陀罗译, 名《...五蕴”、“十二因缘”、“八正道”等为内容的人生佛教。“四谛”是指人生的四大真理,即苦、集、灭、道。“苦”指人生的本质是苦, 共有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爱离别、不得、五阴盛八苦, 八苦与人生相始终,...

    毛忠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5459637.html
  • 本觉思想的义理渊源及其结构特征

    学说的经典主要有:南朝宋时求跋陀罗译《大法鼓经》(二卷)、《央掘魔罗经》(四卷)、《胜鬘经》(一卷),晋佛陀跋陀罗及唐不空译《大方广如来藏经》(一卷),南朝真谛译《无上依经》(二卷),元魏菩提流支译...世界。及至天台九祖湛然,则以天台宗的圆融理论和《起信论》的真如有不变随缘二义为基础,进一步提出了“无情有性”(即山川草木皆有佛性)说。湛然主要观点是:既然真如统摄一切诸法,又怎能把同一真如分为有情与...

    唐忠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5259917.html